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秦轩律师事务所!

综合法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4-11-20 | 浏览:877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新法规速递》推出安卓手机版,购软件送7寸平板电脑!

  • 【法规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 【发文字号】法释〔201018
  • 【颁布时间】2010-12-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011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011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14日起施行。

年十二月十三日

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条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第四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第六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为非法集资活动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一)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二年内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股票、债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诈骗或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集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九条 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法[2011]3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形势良好,但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债务不能及时清偿、债务人出逃、中小企业倒闭等事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冲击,相关纠纷案件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为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化解民间借贷纠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民间借贷客观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促进了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但实践中民间借贷也存在着交易隐蔽、风险不易监控等特点,容易引发高利贷、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以及非法集资、暴力催收导致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问题,对金融秩序乃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也使得人民法院妥善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难度增加。因此,人民法院应当高度重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将其作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做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立案受理工作。当事人就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的,人民法院要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立案受理工作。立案时要认真进行审查,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于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及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做好相关预案工作,切实防范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三、依法惩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人民法院在审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时,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对于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要依法及时审判,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对于与民间借贷相关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及其他暴力性犯罪,要依法从严惩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要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意区分性质不同的违法犯罪行为,真正做到罚当其罪。

  四、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要严格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时注意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精神,努力做到依法公正与妥善合理的有机统一。要依法认定民间借贷的合同效力,保护合法借贷关系,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处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于因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或者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上述违法犯罪活动的借贷关系,依法不予保护。

  五、加大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调解力度。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要深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对于涉及众多出借人或者借款人的案件、可能引发工人讨薪等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情绪严重对立的案件以及判决后难以执行的案件等,要先行调解,重点调解,努力促成当事人和解。要充分借助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程序对接,形成化解矛盾的最大合力,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依法保护合法的借贷利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要依法保护合法的借贷利息,依法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出借人依照合同约定请求支付借款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第7条的规定处理。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当事人仅约定借期内利率,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以借期内的利率主张逾期还款利息的,依法予以支持。当事人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的利息损失的,依法予以支持。

  七、注意防范、制裁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要依法全面、客观地审核双方当事人提交的全部证据,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对形式有瑕疵的“欠条”或者“收条”,要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对现金交付的借贷,可根据交付凭证、支付能力、交易习惯、借贷金额的大小、当事人间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的交易细节经过等因素综合判断。发现有虚假诉讼嫌疑的,要及时依职权或者提请有关部门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经查证确属虚假诉讼的,驳回其诉讼请求,并对其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法予以制裁;对于以骗取财物、逃废债务为目的实施虚假诉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妥善适用有关司法措施。对于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但仍在正常经营的借款人,在不损害出借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灵活适用诉讼保全措施,尽量使该借款人度过暂时的债务危机。对于出借人举报的有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可能的借款人,要依法视情加大诉讼保全力度,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审理因民间借贷债务而引发的企业破产案件时,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具有挽救价值和希望的负债中小企业,要积极适用重整、和解程序,尽快实现企业再生;对没有挽救希望,必须通过破产清算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要制定综合预案,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切实将企业退市引发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九、积极促进建立健全民间借贷纠纷防范和解决机制。人民法院在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积极采取司法应对措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联动效能。要建立和完善系列案件审判执行统一协调机制,避免因裁判标准不一致或者执行工作简单化而激化社会矛盾。要结合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判工作实际,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为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要加强法制宣传,特别是对典型案件的宣传,引导各类民间借贷主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倡导守法诚信的社会风尚。

  十、加强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人民法院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中,要认真总结审判经验,密切关注各类敏感疑难问题和典型案件,对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成因,尽早提出对策,必要时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非法集资罪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

基本介绍

  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行为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危及社会稳定,因此有必要予以打击。对于某些危害较大的非法集资行为,依靠让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手段来规制是不够的,而必须用刑事的手段来予以打击。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它们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依据《刑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该罪是目前我国发案最多的一种非法集资类犯罪。至于何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并无相应的司法解释,但一般会参照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来理解。该《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和识别。如某房地产公司因资金紧张,以宣称将给与高额利息或其他回报的方式直接向公众借款,就属于比较典型的非法吸收存款行为。而对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由于其形式多样,并且经常花样翻新,有意逃避法律的制裁,因此相对较难以被识别。如以发展会员、特许加盟店、专卖店、代理店等为名,许诺以高额回报,非法吸收资金;以出售返租产权式商铺的名义,宣称低风险高回报,非法吸收资金;以支持生态环保、发展绿色产业、植树造林等为幌子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等。对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需要我们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法律特征来加以识别。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数额或情节才能构成犯罪。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下称“《追诉标准》”)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集资诈骗罪

  依据《刑法》,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和情节的行为。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单一犯罪客体(指侵犯金融管理秩序)不同,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客体属于复杂客体,它既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集资诈骗罪也是当前高发的一种非法集资类犯罪,是我们进行打击的重点。

  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集资诈骗罪区别于其它非法集资类犯罪的主要因素。某种非法集资行为如果其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并且又采用了诈骗的方法,则即使其符合其它非法集资类犯罪的要件,也将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集资诈骗罪中的“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1)携带集资款逃跑的;(2)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4)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将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归纳为:(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根据《追诉标准》,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依法予以刑事追诉。由于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较大,对于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集资诈骗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概述

  依据《刑法》,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常见行为

  依据《追诉办法》,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1)发行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

  (2)伪造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3)、股民、债权人要求清退,无正当理由不予清退的;

  (4)利用非法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5)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6)造成恶劣影响的。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依据《刑法》,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依据《追诉办法》,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受到刑事追究:

  (1)发行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不能及时清偿或者清退的;

  (3)造成恶劣影响的。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

  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成立的依据,是对犯罪主体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因此,在我国现行《刑法》中设置非法集资罪,必须进一步分析论述其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这里要特别强调法律拟制人格主体——单位,否则,我们将无法对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单位(既可以是一个单位单独实施,也可以是单位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共同实施)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通过《刑法》来规范。

  (二)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在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下,这种故意体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故意追求特定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单位犯罪故意是单位成员的共同认识和意志,严格区别于单位成员个人的认识和意志。

  (三)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资本的运作过程,即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不特定对象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他们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往往是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因此,我们建议将非法集资罪列入《刑法》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以确立其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四)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

  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

  一是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规向社会(尤其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如未经批准吸收社会资金;未经批准公开、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二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有的犯罪分子以提供种苗等形式吸收资金,承诺以收购或包销产品等方式支付回报;有的则以商品销售的方式吸收资金,以承诺返租、回购、转让等方式给予回报。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受害者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非法集资的主要危害一是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非法集资活动以高回报为诱饵,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破坏了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非法集资有很强的欺骗性,容易蔓延,犯罪分子骗取群众资金后,往往大肆挥霍或迅速转移、隐匿,使受害者(多数是下岗工人、离退休人员)损失惨重,极易引发群体事件,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三是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响应国家林业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名,行违法犯罪之实,既影响了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国家法律规定
【专题】打击非法集资对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井对其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九十九条

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百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19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遏制非法集资的高发势头,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电〔20102号)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打击非法集资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非法集资是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扰乱经济社会秩序,影响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而且危害社会稳定,损害政府形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法集资的严峻形势和社会危害,增强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效遏制非法集资上升势头,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打击非法集资的力度

  根据国办发电〔20102号文件精神,结合《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办函〔2007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34号)的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担负起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责任。
  
  (一)建立健全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的领导机制、办事机构,落实和完善保障机制。为统一领导和更好地协调各方面力量有效防范并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维稳办、省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厅、省民政厅、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办、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陕西证监局、陕西保监局、省法院和省检察院为成员单位的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陕西银监局,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陕西银监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省金融办负责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的领导,把有效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到位。

  (二)建立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从现在开始,省政府将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失职、管理监督不力、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三)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各级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一是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落实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一线把关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流程,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权限,依法查处非法集资活动。二是要加强对所监管机构和个人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按照监管与市场准入、行业管理挂钩的原则,对需要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由特许部门承担监管职责;无需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由一般市场准入部门、审批注册登记部门和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职责。三是要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建立目标责任制,对工作失职、渎职的进行责任追究。
  
  三、突出重点,形成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合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总的要求是: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推动案件查处为重点,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为突破口,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逐步建立疏堵并举、惩防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全力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处置工作的水平。各级政府要以健全完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为契机,切实担负起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职责。要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及时灵敏的信息报送体系、齐抓共管的监测预警体系、准确有效的性质认定体系、稳妥有力的善后处置体系、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体系,切实做到反应灵敏、配合密切、应对有力。

  (二)加大监测预警,坚决遏制案件高发势头。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建立在本地区、本行业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制度和防范预警体系,指定专门人员,通过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媒体监督和定期排查等信息采集渠道,加强日常监管,把好一线关,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线索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积极配合做好查处工作。

  (三)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处置非法集资的主动权。各级政府及其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社会融资、民间借贷行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非法集资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准确掌握客观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工作建议,为我省积极有效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提供决策依据。

  四、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识别非法集资的能力
  
  各级政府每年要制定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计划,运用各类宣传工具和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宣传教育效果。要适当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揭露非法集资犯罪的手法伎俩,揭示非法集资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危害性,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做到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二一一年二月十一日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 〔20113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电〔20102号)的有关要求,加大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扩大宣传教育覆盖范围,增强宣传效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现就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有利于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为出发点,有效引导和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营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良好舆论氛围,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案件的发生,维护我省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

  1.省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在新闻媒体的发布工作。

  2.省公安厅、省法院、省检察院负责提供典型案例资料、案例分析及近年来我省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成果。

  3.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等单位针对本部门的行业特征,确定宣传方向,制定宣传重点。

  4.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陕西银监局)负责收集国家处置非法集资方面的政策法律规定及全国的典型案例,收集各单位资料并编印,编辑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手机短信。

  5.省金融办负责公益广告的制作。

  三、宣传重点

  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确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后果;宣传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取得的成果,揭露非法集资犯罪的表现形式、手法手段,增强群众识别、防范、抵御非法集资活动的能力;分析典型案例,披露非法集资犯罪主体的经营真相、财务状况、资金用途等,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其本质特征、存在风险和社会危害,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四、宣传方式

  1.一是制作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为内容的公益广告,力求宣传方式立体、活泼、图文并貌;二是将国家有关政策和典型案例,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进行播放和刊登;三是通过采用专家讲座和互动问答等形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2.发布手机信息。利用手机信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向手机和小灵通用户发送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短信。

  五、组织协调和工作要求

  此次活动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负责完成。通过持续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投资意识和法制意识。

  1.成立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法制宣传工作小组,省金融办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对宣传活动总负责;成员为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法院、省检察院、陕西银监局各一名分管负责同志。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向工作小组提供宣传材料。

  2.此次宣传活动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则,重在教育群众,提高认识,增强群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不渲染炒作未审结案件,避免产生负面效应。请各成员单位于2011131日前将宣传材料报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陕西银监局),2011215日前由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陕西银监局)报省政府办公厅(省金融办)。

  3.严守纪律,严格把关。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的宣传工作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强,各成员单位要严守工作纪律,严格保密制度,对外发布已审结的典型案例,一定要全面准确,严格把关,防止诱发不稳定因素。

沈彬: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有何区别?

2012年01月20日 08:15
来源:新京报 作者:沈彬

字号:T|T

408人参与0条主评论 17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我国刑法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前者的最高刑为10年,后者的最高刑是死刑。区别在于,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按中国传统商业习惯,年前是结账的日子,过年就是“过年关”。这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也有意义。

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金融的严管,一方面却是民间借贷盛行,但总是与非法集资、高利贷、讨债公司等灰色内容常联系在一起。去年年底关于民间借贷,政府层面释放了2个积极信号:一是11月,央行承认民间借贷具有合法性;二是12月最高法发出《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普通民间借贷跟非法集资,区别到底在哪里?

一个人要做生意、买房,向周边亲戚借钱,是一回事;向社会广告宣传某项目赚钱,收了许多人的钱,从规定上来看,是另一回事。“质变到量变”的点在哪里?

按1998年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这个定义相当宽泛,很多民间借贷都可视为非法。

2010年最高法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机关从中国经济实践中,归纳出更现实的执法标准。

非法集资需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四)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个人向30人以上吸收存款;单位向150人以上吸收存款。同时,《解释》还规定:“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集资。

在“四个条件”基础上,最高法还列举了10种具体的非法集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假直接投资项目。比如,在房产界中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以代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例如,之前,营口东华集团以发展养殖蚂蚁为名,承诺高额回报,非法集资近30亿元。

第二类是假间接投资。比如,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第三类,就是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所以,民间借贷古已有之,向亲戚、朋友借款再多,也只是民间借贷,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金融活动,不需要央行的批准,也就没“非法集资”一说。但是,一旦通过现代媒体广而告之,个人吸收存款的对象超过30人以上,就可视为非法吸收存款。我国刑法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前者的最高刑为10年,后者的最高刑是死刑。二者区别在于,后者不仅破坏“金融管理秩序”,而且是以非法占有(包括卷款潜逃、个人挥霍)集资款为目的。

民法通则对合法的民间借贷进行界定

时间:2010-06-16 10:33 来源:安徽借贷网 作者:weiqian 点击: 391次

民间借贷的众多行为中有合法和非法之分,其中合法的民间借贷才受法律保护。下面就让我们一同看看《民法通则》是如何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民间借贷期限等要素的。

关于权益保护
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这一规定确定了只要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实施订立、变更和终止借贷行为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就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法律保护。

有关利率的规定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本条同时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关于支付利息的期限
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关于借款期限
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所以,如果公民之间的借贷没有约定还款日期,借款方可以随时还款,贷款方可以随时要求还款。

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通则对借款纠纷规定了2年的诉讼时效,但这里所指的2年并不是简单地从借款日起计算,而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0-06-02 11:25 来源:安徽借贷网 作者:weiqian 点击: 478次

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应按照自愿、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则,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限制高利率。根据审判实践经验,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审理此类案件时参照执行。

1、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2、因借贷外币、台币和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应按借贷案件受理。

3、对于借贷关系明确,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督促程序的有关规定审查受理。

4、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5、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6、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7、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只返还本金。

 8、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9、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贷款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10、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11、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第163条、第164条的规定予以制裁。

12、公民之间因借贷外币、台币发生纠纷,出借人要求以同类货币偿还的,可以准许。借款人确无同类货币的,可参照偿还时当地外汇调剂价折合人民币偿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利息的,可参照偿还时中国银行外币储蓄利率计息。借贷外汇券发生的纠纷,参照以上原则处理。

13、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14、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15、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16、有保证人的借贷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有清偿能力的,由债务人承担责任;债务人无能力清偿、无法清偿或者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借期届满,债务人未偿还欠款,借、贷双方未征求保证人同意而重新对偿还期限或利率达成协议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无保证人的借贷纠纷,债务人申请追加新的保证人参加诉讼,法院不应准许。对保证责任有争议的,按照《意见》(试行)第108条、109条、110条的规定处理。

17、审理借贷案件时,对于因借贷关系产生的正当的抵押关系应予保护。如发生纠纷,分别按照民法通则第89条第2项以及《意见》(试行)第112条、113条、114条、115条、116条的规定处理。

18、对债务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与案件有关的财产的,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责令提供担保等财产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财物为生产资料的,应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财产保全应根据被保全财产的性质采用妥善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19、对债务人一次偿付有困难的借贷案件,法院可以判决或调解分期偿付。根据当事人的给付能力,确定每次给付的数额。

20、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协商以债务人劳务或其他方式清偿债务,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应予准许,并将执行和解协议记录在案。

21、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其他财物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双方可以协议作价或请有关部门合理作价,按判决数额将相应部分财物交付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要求以其他债权抵偿债务的,须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并通知执行人的债务人,办理相应的债权转移手续。

22、被执行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被执行财产的,应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被执行人抗拒执行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227条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借款合同规定

时间:2010-06-02 10:54 来源:安徽借贷网 作者:weiqian 点击: 493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合同法规定的借款合同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机构之间及其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合同,二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合同法中对借款合同的具体规定如下。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一百九十六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一百九十七条 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一百九十八条 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九条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二百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二百零一条 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第二百零二条 贷款人按照约定可以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向贷款人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

  第二百零三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第二百零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第二百零六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二百零七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二百零八条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第二百零九条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第二百一十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第二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我国民间借贷合乎法律规定吗

时间:2011-07-30 10:00 来源:安徽借贷网 作者:panglei 点击: 358次

在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相当的迅速,然而这些民间借贷到底受不受法律保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以后我们个人参与到民间借贷中是十分有益的。

在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相当的迅速,然而这些民间借贷到底受不受法律保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以后我们个人参与到民间借贷中是十分有益的。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我国《民法通则》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关于权益保护。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这一规定确定了只要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实施订立、变更和终止借贷行为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就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法律保护。

有关利率的规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本条同时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关于支付利息的期限。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关于借款期限。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所以,如果公民之间的借贷没有约定还款日期,借款方可以随时还款,贷款方可以随时要求还款。

关于诉讼期限的规定,民法通则规定的期限是两年。这里的两年是指受害人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是开始算起的。

民间借贷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0-05-26 09:39 来源:安徽借贷网 作者:weiqian 点击: 583次

民间借贷一直是游走在法律边沿上的一种借贷方式,近年来,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对民间借贷法律的完善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规范民间借贷,政府出台了《民间借贷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具体包含内容如下。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民间借贷担保是指民间放款人(即以自然人为主体的贷款人)与借款人发生借贷关系,公司依据与借款人签订的《委托担保协议》(见附件一)向放款人提供保证的融资类担保。民间借贷担保是公司的一项担保业务品种。

  第三条 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的基本程序是:有放款意愿的放款人可在公司登记放款信息;借款人向公司申报借款项目;公司对借款企业项目进行调查、评审、选择;选择好借款项目后,通知放款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公司与放款人签订保证合同。

第四条 民间放款人资金信息管理
(一) 民间放款人资金信息由公司客户管理部负责并指定专人管理,包括放款人资金信息登记、对放款人的放款通知、登记信息整理等。民间放款人资金信息应设密码在制定电脑中储存。

(二) 放款人资金信息按放款人联系放款登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放款人姓名、放款金额、预放期限、联系电话等。

(三)放款时按信息登记的编号顺序通知,当最后一个放款人放款额不能满足项目借款额的尾数时,可延后顺序选择合适的放款人补齐;放款人由于贷款对象、贷款期限等原因不同意放款到某一项目的,其后的放款人依次补上。

  (四) 民间借贷担保项目放贷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际放款人的信息从原登记放款信息中删除,并按项目的放款时间顺序另行储存,以备还款时使用。

第五条 民间借贷担保项目的受理、调查、审核、评审、审批等按公司业务操作规程和项目决策管理等规定程序执行。

  第六条 民间借贷利率原则上由借贷双方商定,公司可在一定时段内提供参考利率。放款人应以所得利息额的5%向公司支付中介服务费。

  第七条 公司向借款人提供担保,根据担保额度,按公司的收费规定向借款人收取担保费。

《民间借贷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重点主要是关于民间借贷程序、申请方法、办理借款手续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准备事项等。管理办法颁布以后,各地积极贯彻落实。

第八条 民间借贷担保项目的借贷、担保手续办理
(
) 民间借贷担保项目审批通过后,公司与借款人签订《委托担保协议》并落实反担保措施。公司业务主管根据项目审批通过的时间先后或客户需用资金的急缓程度统一安排民间资金的放款额度及放款时间,安排以《民间借贷担保业务放款签批单》(见附件二)为准。民间借贷担保项目放款额与审批额应保持一致,不得超审批额放款。客户经理最迟在放款日前一天凭《民间借贷担保业务放款签批单》告知放款信息管理人员通知放款人。放款信息管理人员通知放款人完毕后,将《民间借贷担保业务放款签批单》传递至风险部,风险部依该单上确定的放款人数打印《保证合同》(见附件三)、《借款合同》(见附件四)及《民间借贷担保放款人登记卡》(见附件五)等。

(二) 客户经理负责通知借款人办理借款手续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准备事项。

(三) 客户经理应在放款前完成《保证合同》的盖章。保证合同盖章后,综合部即时完成《保证合同登记、使用、交回、销毁登记表》交回风险部。

(四) 客户经理现场参与、组织并指导借贷双方办理以下手续:

1、 指导借款人提前一日在规模较大、手续办理快捷的金融机构设立民间资金收款帐户。客户经理应及时取得包含收款人名称、开户银行、帐号等内容的清单。

  2、 客户经理向放款人出具《放款通知书》(见附件六),放款人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到金融机构办理交款手续;放款人也可向借款人交付现金。放款人交款后,持金融机构缴款单到公司办理以下手续:

  (1) 放款人填写《民间借贷担保放款人登记卡》。

  (2) 借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该合同一式三份,借款人留存一份,放款人留存一份,公司保存一份;放款人向借款人交付款项,借款人向放款人出具借据(附件七)

  (3) 借款人向放款人支付利息,放款人向借款人出具利息收据(见附件八,利息收据三联,一联存根,一联交给放款人,一联交借款人)

  (4) 借款人向公司支付担保费,公司向借款人开具担保费收据。担保费当场交于公司出纳人员或存入公司指定帐户。

  (5) 公司与放款人签订《保证合同》一式两份,公司留存一份,放款人留存一份;放款人向公司支付中介费,公司向放款人出具中介费收据(见附件九,一式三联;一联存根,一联交公司出纳,一联交放款人)

  (6) 放贷手续办理结束后,客户经理负责对《借款合同》、《保证合同》及《民间借贷担保放款人登记卡》进行统计、整理;核对项目应放、实放款额后交公司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存档;并将剩余盖章保证合同即时交风险部登记使用数量及交回数量,风险部即时将交回的保证合同销毁。

第九条 民间借贷担保项目的事中监管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放款人在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期限前,如急需资金可通过客户经理办理债权转让手续,提前获取本金和适当利息。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放款人从客户经理处领取并填写《民间借贷担保债权转让申请表》(见附件十)。客户经理核实放款人身份后,对放款人填写的上述表格和持有的《借款合同》、《保证合同》及借据等资料一并核对,确认其真实性。

(二)《民间借贷担保债权转让申请表》签批后,客户经理按照前述第八条之规定做好准备工作。

(三)债权转让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1、 公司设立备用金,以备债权转让过程中资金的临时周转。公司指定第三人为备用金借款人。

2、 客户经理与第三人填写《民间借贷担保债权转让备用金审批表》(见附件十一)

3、 客户经理与第三人持签批后《民间借贷担保债权转让备用金审批表》办理借款。

4、 客户经理通知原放款人;放款信息管理人员通知新放款人在指定时间、地点办理债权转让手续。

5、 客户经理负责办理原放款人解除公司担保责任手续,指导原放款人签订《债权转让协议》(见附件十二)。客户经理与第三人将原放款人应得款项交付原放款人。(具体数额见《民间借贷担保债权转让申请表》)

  6、 客户经理指导新放款人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按照《民间借贷担保债权转让申请表》确定金额将款项交付第三人。

7、 客户经理与第三人按借款数额将款项缴公司财务,办理还款手续。

8、 客户经理将担保费收入缴公司财务,将原放款人《借款合同》、《保证合同》及借据作为《债权转让协议》附件一并交公司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存档,并办理业务统计事项。

第十一条 项目到期解除手续办理

(一) 客户经理根据项目到期日提前一周通知借款人做好还款准备,在还款前将还款资金为放款人在金融机构办成活期存单或存折;办理还款活期存单或存折前,客户经理应与借款人核对放款人身份证号码;提前一天通知借款人于次日的约定时间、地点办理还款手续。

(二) 客户经理提前一天通知放款人携带身份证件、《借款合同》、借据、《保证合同》于次日约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还款手续。放款人委托他人办理的须有书面授权,书面授权随收回的《保证合同》存档。

(三) 客户经理现场参与并组织、指导借贷双方办理还款手续:

  1、 客户经理收回放款人保管的《保证合同》和《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后的《保证合同》已在公司业务档案中存放且原放款人已在《保证合同》后的《担保解除函》上签字),并由放款人在《保证合同》或《债权转让协议》后的《担保解除函》上签字。

  2、 借款人向放款人归还借据,收回放款人手中的《借款合同》和借据(债权转让后的借据及《借款合同》在公司业务档案中存放,客户经理负责将借据及《借款合同》交还借款人),放款人向借款人出具还款收据。

  3、 收回的《借款合同》及《保证合同》由客户经理和档案管理人员核对无误后归入项目档案,存入公司业务档案。

第十二条 未能按时还款解除公司担保责任的项目,按公司业务项目到期后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民间借贷担保业务放款时间原则上一周放款一次(暂定每周二),特殊情况由公司业务主管安排。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宝鸡市中小企业法律维权中心

搜集整理

陕西国文律师事务所宝鸡律师公司业务团队

宝鸡律师团队联系人:党东峰律师、唐丽丽律师

宝鸡律师团队宗旨:

争做百姓心中最专业的宝鸡律师事务所品牌,为企业保驾护航,为政府分忧解难,为公民普法维权。宝鸡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团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专业尽责、值得托付。

地址:宝鸡市金台大道17号科技大厦511室(宝鸡市阳光酒店西侧)

宝鸡律师团队法律咨询电话:0917-3318989、0917-3137639、0917-6834444

13571710013、13209200688、13209209366

加入宝鸡律师法律维权中心QQ群,QQ群号为:148197281,可成为会员,享受免费法律咨询服务。